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11篇

时间:2022-05-16 14: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11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1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如果在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佝偻病”、“软骨病”,卑躬屈膝、唯唯诺诺,毫无尊严可言。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摄影师陈漫为法国奢侈品品牌迪奥拍摄的一副作品引发争议。我看,压根不需要什么争议争论,拍摄这副作品就是“慕洋犬”行为,她把东方面孔刻画得如此丑陋:“眯眯眼”、阴邪、恶毒。还有人竟说这样的相貌是高级审美、超模脸。荒谬!

  无独有偶,今年在清H美院举行了的“毕业设计时装秀”。无一例外的“脸平,鼻塌,眼间距宽,眼睛细长,双眼无神面向凶”,完全符合“洋大人”的审美和品鉴。简直就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大大深刻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 ‘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遭受文化侵袭,遭到恶意抹黑、丑化、歪曲,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被动接受、间接承认,而要旗帜鲜明坚决斗争,决不能做精神上“矮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周虽旧邦、其命唯新”的革新精神、“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为民情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法治理念、“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共同意识等等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源泉和丰富滋养;湘西苗绣、海伦剪纸、奉节木雕、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扬;在AI、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唐宫夜宴》、《天地太极》、《祈》、《龙门金刚》等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在人们眼前。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我们的精神状态必将更加充盈,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将更加昂扬。

  要积极吸收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大大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世界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总是“外国的月亮是圆的”,借鉴世界文化前,首先要加上定语“有益的”、“善意的”,“优秀的”,而判断是不是有益优秀、是不是暗藏玄机需要我们提高判别能力,因为文化输出往往暗含着意识形态输出,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前文所述的两个实例既已说明。这也要求我们“把学的东西中国化”,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应该是对待外来文化和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要敢于斗争坚决斗争。《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也要清醒的看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仍占有市场,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决议》强调,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作为普通的民众,要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低俗文化、“洋垃圾”文化,尤其要坚决批判、反对、制止崇洋媚外、谄媚跪舔的丑恶行为,同时也要积极宣介中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文化发展注入正能量。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2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对我国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普通的政法系统党员干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向中国共产党看齐。

  二是守初心担使命,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立起来的政党,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三是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过去,在科技领域,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未来,我们这群年轻人,更得依靠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为中国走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四是坚持开拓创新,敢于超越前人。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立足实际,讲求科学、讲求方法,把自身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贡献聪明才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3

  革命战争年代,一首平山支前民谣广为传唱: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抗美援朝期间,“香玉剧社”副团长常香玉为给志愿军捐购一架战斗机,带领剧社59名演职员不辞辛苦,辗转6省市行程万里,演出180多场,常香玉的义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小孩捐出零花钱,姑娘变卖首饰,老人拿出家底;

  疫情防控初期,武汉市、区、街道9.74万名党员干部和职工深入一线排查病患,1287支流行病学调查队伍24小时连续开展流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省市的医疗队集结武汉,各全国各地的保障力量汇聚武汉。…… 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每个人内心不变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文明逻辑。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胸怀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勠力同心、奋勇拼搏,我们今天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稳定的环境,共享发展的成果。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更应以家国情怀为思想基础,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切勿以力微而不为。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党和国家事业的进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近几天,一家橘子网店火了,缘由是当这家网店的老板得知顾客买橘子是为国家做研究时,他无偿捐赠,并说:“你们为国家做研究,我捐一箱给你们先试试,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虽然是“小忙”“小力”,但背后蕴含的是可爱的中国人民朴素的家国情怀,展现的是自己的爱国方式。聚涓滴之力成江海,汇微光之亮成星河。当14亿中国人的“毫末”之力汇聚起来时,那将是磅礴之力,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切勿以效缓而不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脱贫攻坚战历时8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彪炳史册、世界瞩目的人间奇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8年,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有些事急不得、快不得,更不能搞速成,要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这需要耐心、真心、用心,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过程中细水长流、水滴石穿。

  切勿以畏难而不为。这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中国人以前吃不饱、饿肚子怎么办?“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正是袁老的毕生追求,万事开头难,从传统水稻到杂交水稻,从杂交水稻再到超级杂交水稻,每前进一步都步履维艰,但每一步他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使得玉成。大大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怎么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4

  总结过去,是为了很好的引领未来,百年历史表明,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能够在内忧外患之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就能够在水深火热之后过上小康生活,中国就能够在满目疮痍之后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未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然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未来,深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的交汇期的我们,唯有积极响应“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5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如果在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佝偻病”、“软骨病”,卑躬屈膝、唯唯诺诺,毫无尊严可言。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摄影师陈漫为法国奢侈品品牌迪奥拍摄的一副作品引发争议。我看,压根不需要什么争议争论,拍摄这副作品就是“慕洋犬”行为,她把东方面孔刻画得如此丑陋:“眯眯眼”、阴邪、恶毒。还有人竟说这样的相貌是高级审美、超模脸。荒谬!

  无独有偶,今年在清H美院举行了的“毕业设计时装秀”。无一例外的“脸平,鼻塌,眼间距宽,眼睛细长,双眼无神面向凶”,完全符合“洋大人”的审美和品鉴。简直就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大大深刻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 ‘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遭受文化侵袭,遭到恶意抹黑、丑化、歪曲,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被动接受、间接承认,而要旗帜鲜明坚决斗争,决不能做精神上“矮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周虽旧邦、其命唯新”的革新精神、“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为民情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法治理念、“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共同意识等等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源泉和丰富滋养;湘西苗绣、海伦剪纸、奉节木雕、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扬;在AI、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唐宫夜宴》、《天地太极》、《祈》、《龙门金刚》等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在人们眼前。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我们的精神状态必将更加充盈,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将更加昂扬。

  要积极吸收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大大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世界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总是“外国的月亮是圆的”,借鉴世界文化前,首先要加上定语“有益的”、“善意的”,“优秀的”,而判断是不是有益优秀、是不是暗藏玄机需要我们提高判别能力,因为文化输出往往暗含着意识形态输出,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前文所述的两个实例既已说明。这也要求我们“把学的东西中国化”,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应该是对待外来文化和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要敢于斗争坚决斗争。《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也要清醒的看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仍占有市场,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决议》强调,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作为普通的民众,要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低俗文化、“洋垃圾”文化,尤其要坚决批判、反对、制止崇洋媚外、谄媚跪舔的丑恶行为,同时也要积极宣介中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文化发展注入正能量。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6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九届六中全体会议于11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总结了我党百年历程创造的四方面伟大成就;百年奋斗带来四方面的伟大改变;从三方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回答了两个重要问题: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使近代一百多年饱受奴役和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使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辟出成功道路,使新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新时代,新征程,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的赶考之路,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们,如何自觉牢记初心和使命,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交出满意的答卷?

  一、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只有爱学生、懂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新疆部实行导师制已经许多年,在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做好学生的人生引路人是至关重要的。小凡是我的语文课代表,平时只要让他坐下来学习就心情烦躁,静不下心。只要是活动,他就积极参加,一人参加了多个部门的工作,有时课余时间根本找不到人。邻班的小舞台演出,他友情出演了四个节目。这其实是一种“学习逃避症”的状态。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引导?我先帮助他寻找成就感,二是让他制定明确可行的目标进行阶段性实施,并指导他及时修正目标。虽然引导的时间不长,但他的进步证明是有成效的。教师的工作无需轰轰烈烈,只求点点滴滴。教育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只有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地为学生服务好,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满意度,学生才能把老师、把学校、把民族、把国家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激发出学生昂扬向上的内在潜能,为民族复兴、国家兴旺贡献出全部力量。

  二、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保持教育的热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特别是处内高班教育的我们,更是责任重大。如果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纤尘不染的白纸,那作为教师的我们无疑参与拟定了孩子们一生的心中蓝图。胡适曾说过,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消考察三件事,而第一件事就是看他们怎样对待孩子。教育家朱永新先生也曾毫不客气地说:“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是危险的职业,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新的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的新课改已第三个年头,尽管是一名老教师,但新课改告诉我:备课是老师再学习的过程,针对不同届的学生呈现不同的问题,针对高考的未来需求,必须及时更新内存的知识以供学生的求知所需,必须搭建平台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应对新课改的挑战,针对教学的现实,保持教学的热情,做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时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水不僵化、不偏执,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坚冰销尽还成水,本自无形何足伤”。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就要如水般始终顺势灵动,生机无限。当好拼搏实干的赶路人,才能砥砺奋进、行稳致远,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第三个历史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通过学习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段治文教授的直播讲座,我对此决议有了更深的认识。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决议的七个部分分别回溯了建党以来四大历史阶段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回顾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13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与十条历史经验。决议最后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教师,我们要积极学习过去的经验,无愧当今的使命担当,教书育人,做好本职工作,助力国家文化建设。如“决议”中所述,百年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然而目前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国外的一些意识形态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逐渐增大,新一代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批判意识增强,纪律意识、集体意识相对薄弱,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地挑战权威。此时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深入理解学生的想法,并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

  尤其是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有一定的警觉,对待不同文化要有甄别的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挖掘我国的文化瑰宝,增强文化自信,并利用语言这一工具向外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

  另外,作为班主任,在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寓教于乐的活动时,我从学生的反馈中感受到了活动的意义。如传统文化节中演绎“中国精神”的小剧场、相关的演讲比赛等,都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建党百年以来的重要人物故事,深入理解不朽的中国精神。

  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线教师应担起自己肩头的重担,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8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有两个历史决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而载入史册,至今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今年的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决议稿提请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

  这个决议,以前两个决议为依据。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这次会议强调,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我国国际地位日益巩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会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这几个决议,有着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在对历史的深刻总结中,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党心民心,从而为党的事业继续前进提供强大思想和精神力量。我们应当提升自身修养、增强政治敏锐力,同心同德,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不断奋斗。

  谈到此处,就不得不提刘少奇1939年7月在延安发表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修养》)演讲。这部名篇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80多年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次党史学习会上,我们重温了这部著作,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作为一本培养合格共产党员的教科书,《修养》系统回答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修养、在哪些方面进行修养、怎样修养等问题,很有教育意义和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修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在2007年3月25日发表的《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一文中,他指出:“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党员干部要努力做到“慎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守鲜明的政治原则,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定力”;时刻反躬自省,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办事公开透明,讲民主、讲程序、讲纪律,减少各种诱惑的“渗透力”。2011年3月20日,他在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时指出,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科书,应该好好学习、研究和宣传。

  时代变迁,初心不改;风雨兼程,使命引领。我们要自觉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品格情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一心一意跟党走。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9

  《决议》通篇四次提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足见“奋斗”之于百年成就的分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在一次次时代大考中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从战胜严重洪涝灾害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从“蛟龙”潜海刷新“中国深度”到“神舟飞天”突破“中国高度”。党带领人民取得的每一次突破、创造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刻满了奋斗的印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10

  此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建党百年之际,且一次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

  在党内规范性文件体系中,以“决议”命名的文件很少。百年党史中,此前只有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被称为“历史决议”:1945年的历史决议,从思想上信念上加强了全党的团结,有力支撑了我们赢得解放战争胜利,进而建立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1981年的历史决议,促进中国全面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步入“富起来”的快车道。如今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全党更须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特别是《决议》历史性地指出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坚定拥护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掌舵者,面对惊涛骇浪我们就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就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互动的复杂条件下,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乘风破浪不迷航;就能始终把握发展规律,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两个确立”带有全局性,具有决定性,会影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一个政党不能没有坚强的核心,有了坚强的核心,我们党无往而不胜,这是我们一百年历史经验的结论。第一个“确立”反映了一种历史规律,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主动的一种掌握,也反映了我们党的一种历史意识的集中呈现;第二个“确立”讲的是思想层面的,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之下,我们才有可能战胜新时代前进道路上的重大困难、风险、挑战。这两个‘确立’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才能进一步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读后感篇11

  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一代接着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奋斗。新时代,在党的带领下,我们已经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我们应当站在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成就的基础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

推荐访问:读后感 奋斗 成就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