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5篇

时间:2022-05-14 11:55:3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篇1

  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体现在面对大事难事敢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等方面。启航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之路必然有各种风险考验甚至会遇到惊涛骇浪,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在新时代开展斗争,在伟大斗争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斗争智慧、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作为纪委书记,必须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纪检机关是党内的纪律部队,干的就是监督的活、得罪人的活,必须敢负责、敢担当,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在审查调查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运用政策策略,坚决同腐败现象斗争到底,在斗争中学好真本领、练好真功夫,在反腐败斗争中展现新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篇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定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深刻阐明了“推进什么样的改革、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的根本动力,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韬略;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忧患意识。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标看齐、真抓实干,着眼事业发展选准用顺管好干部,坚持不懈夯实固牢基层基础,大力重才聚才用才,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各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篇3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迎来“高光时刻”。在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的时代背景下,全国两会运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等技术,组织代表委员“网上建言”共商国是、“同屏访谈”共谋发展、“隔空对话”共传时讯,在“网”约“两会”的实践中彰显出“中国之制”的活力、“中国之治”的优势、“中国之智”的自信,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成果。

  “网上建言”共商国是,彰显“中国之制”的活力。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怀揣群众期盼、肩负历史使命在金色礼堂盘点往年经济社会发展得失、擘画来年国家长远规划蓝图,而政府工作报告则是最大“压轴”看点。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于滚石上山的关键节点,特别是第一季度GDP增速的下滑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群众生产生活就业造成疑惑和压力,如期决胜全面小康、打好疫情防控的“下半场”、更加科学理性统筹实现“双胜双赢”、抓“六稳”促“六保”等重大课题都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系列“必答题”。这次全国两会新闻中心网页及时提供会议主要文本文件和相关资料等,利用视频连线、在线访谈等互联网平台“黑科技”,组织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建言资政,共同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破题之策,“网上建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巩固发展,彰显“中国之制”的活力。

  “同屏访谈”共谋发展,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始终与时代主题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非常时期两会聚焦的议题会有新内涵。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两会就此做出哪些新部署,确保如期兑现向人民、向历史许下的庄严承诺,将是非常受国内外关注的议题;如何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推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等,将是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这次全国两会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有的代表委员通过手机将民情民意直接反映到有关部门,有的代表委员直接将“答卷”写在抗疫一线,有的代表委员现身说法直面建言决战决胜,给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意见建议和良方真策。“同屏访谈”让我们看到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实现今年目标任务的决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心,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

  “隔空对话”共传时讯,彰显“中国之智”的自信。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尽管持续向好,但是“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压力依然很大,必须时刻保持慎终如始和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做好两会期间疫情防护。这次全国两会缩短会期、压减部分会议、对媒体采访方式等进行适当调整,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让身在异地的代表与记者跨越时空“对话”。疫情面前适当精简压缩会议流程并不意味着成果“缩水”,而是“压榨”出更多民生“干货”,让百姓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礼包”;适当调整媒体采访方式并不意味着消息“封锁”,而是“传递”出更多中国“声音”,让新技术给会议报道传递“加速”。善用众智者胜,奋其私智者败。“隔空对话”传送“中国声音”这些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是中国共产党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最好见证”,危难时刻坚持以平常之心做非常之事,必将会凝聚起中华民族“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的磅礴伟力,彰显“中国之智”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篇4

  根据学校的相关党史学习文件要求和统一部署,结合党支部实际和对照个人情况,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近段时间党支部和个人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展开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个人的思想感悟越来越深,收获越来越大,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思想受到洗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一名共产主义追随者,坚定共产主义立场。

  从小就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喜欢听老人们讲党的历史故事,党的光辉形象从小就根深蒂固在脑海里,长大了,不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终于在2000年12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全国掀起学习党史的风潮,通过学习党史,再一次从革命先辈们的英勇牺牲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再次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共产主义道路。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履行党员义务,不断加强对先进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作为党支部书记又是一名专任教师,要充分利用双层身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传播,肩负起政策与知识的传播者。

  在工作中要依托党支部建设,利用各类平台,纵横结合,加强宣传。一是加强纵向宣传阵地建设,纵向宣传即充分利用网络阵地进行宣传,在样板支部的创建中依托高校思政网开展宣传;充分利用91速课平台开展宣传,通过创建党支部公众号加强宣传;二是加强横向宣传阵地建设。横向宣传即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学习阵地加强制度上墙,红色教育宣传,同时加强与兄弟党支部之间的交流,从而扩大影响,加大宣传。在学生的课堂授课中,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在授课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篇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来的,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做为一名教师,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我觉得要从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已。

  一、 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二、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三、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四、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总之,我们要把十九大精神内化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推荐访问:观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