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党课心得4篇

时间:2022-05-15 11: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改革开放党课心得4篇

改革开放党课心得篇1

  按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第x次集体学习的通知要求,我就深入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成果,结合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与各位同志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深刻领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者是坚持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要经历若干历史阶段。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我们党提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深刻领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性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实现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深刻领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现实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蓄了强大势能,为我国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以新理念为指引,更加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先后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就我市而言,发展起步晚、经济基础底子薄是我市实际情况,在坚持科技创新过程中,就是要通过不断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坚持把协调作为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就我县而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抢占先机,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建设,以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要抓手,努力与xx区、xxx工业园区形成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竞相发展、错位发展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避免产业发展同质化,打造标识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地标,形成区域比较优势。坚持把绿色作为推动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我县乃至全市来讲,就是要坚决扛起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把能耗“双控”硬约束挺在前面,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个环节,都要把绿色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度量尺。坚持把开放作为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开放才能进步,唯有包容才能让进步持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抓手,着力整治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共享发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无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历年主题教育,还是脱贫攻坚、“六稳六保”等工作,贯穿的主线都是人民至上。就我县来讲,当前就是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全县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坚持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必然选择。对于察右前旗来说,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以建设“两个基地”为重点,积极融入京津冀、呼包鄂乌、乌大张区域交流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坚持走xx路、xx牌、做特色文章,全力推动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品牌化现代农牧业发展。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xx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特色小镇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村整村推进土地流转,打造以马铃薯为主、蔬菜为辅的绿色农业产业带。着眼破题十年九旱的立地条件,坚持以种促养、种服务于养,做大做强全谱系安格斯原种肉牛产业,努力抢占种养殖业发展高点,打造国家级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继续引进马铃薯良种繁育企业,推动专用薯向种薯转变,进一步满足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组培和仓储需求,加快国家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培育工程,努力承接周边地区马铃薯、蔬菜及肉食品加工任务,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欧班列开通机遇,做大以进口俄罗斯木材为主的木材家居产业和利用煤化工下游产品的革塑产业。此外,结合我县实际,以绿色低碳为主要发展方向,从产业链全链条、能源行业上下游的角度系统谋划和引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技术项目。

改革开放党课心得篇2

  兴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夯实基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系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中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把“兴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五大使命任务之一,作为文化强国的基础,足见文化的特殊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主题,创造性地回答了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及战略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这就不难看出,“兴文化”有着何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何等重要的使命与任务。怎样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给出了十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概括起来,可以用“坚持”“推动”“继承”“发展”“激发”“建设”六个动词来解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0年改革开放,中国不但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惊艳成就,也描绘出文化改革的辉煌长卷。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化治理体系,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短缺的文化生产供给、零散的文化经营活动到繁荣活跃的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从较为封闭单一的对外文化交流到以我为主、多层次、宽领域文化开放格局……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高举改革旗帜、锐意进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稳步迈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但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增添新的魅力。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不仅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之路,也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复兴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编纂出版;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建设数字故宫、数字敦煌、数字丝绸之路……都是转化、创新的生动实例。而彰显时代创新、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当代中国故事,引来四面八方喝彩,为中国赢得更多加分。

  继承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传承、融合和发展创新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当前我们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光辉产物,与革命的发展交相辉映。进入新时代,继承革命文化,发挥革命文化不可替代的精神引导作用,把中华儿女都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大事业中,不但重要而且必须。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无疑,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能助力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改革添动力,创新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高举改革旗帜、锐意攻坚克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一批开拓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又离不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使文艺创作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关涉民族尊严,国家安全、文化自信和人民幸福。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强国使命,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面前。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视野高远、内涵丰富、思想精深,是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沿着这个指引,落实这些要求,我们就能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再写辉煌,让东方醒狮自信满满、雄踞天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夯实基础,让民族伟大复兴愿景成真。

改革开放党课心得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

  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党课心得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

  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党课 改革开放 心得 改革开放的党课心得 党课改革开放史观后感 四史主题党课之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主题党课心得一百字 改革开放时期党课讲稿 全面深化改革党课心得 党课心得体会六篇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党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