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七篇

时间:2022-07-11 16: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七篇,供大家参考。

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七篇

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七篇 本文简介:

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七篇  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七篇【篇一】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脱贫奔康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增收在精准脱贫中的战略性支撑作用,根据《xx省农业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特制定xx市2019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七篇 本文内容:

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七篇  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七篇【篇一】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脱贫奔康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增收在精准脱贫中的战略性支撑作用,根据《xx省农业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特制定xx市2019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助推精准脱贫和决胜全面小康,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生态、富硒、有机的农产品优势,特中选优,优中选骨干,建优基地、打响品牌、做强加工、推广科技、壮大主体、落实保障,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筑牢产业基础。  二、目标任务  2019年,全市新建或改造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基地)10万亩、现代经作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基地8万亩,新建或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55个,改扩建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个,渔业水面2万亩。每个贫困村实现有1个骨干脱贫奔康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户有1项以上产业增收项目;
农业新型经营组织覆盖贫困户面达到90%以上,农业产业扶贫为贫困户人均增收650元以上,全市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带动37927人贫困人口脱贫,占全市7xx00人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51.9%。  三、重点工作  (一)建优基地。以实施“十三五”绿色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坚持产业扶贫与绿色农业发展双轮驱动,推进粮经饲复合、种养加循环、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以补断带、扩规模、建园区、推标准、抓巩固、促融合、拓业态为抓手,加快建成一批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高效化、产品生态化的骨干产业扶贫带和集中发展优势区。  1.质效并重发展特色种植业。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深入实施核桃、茶叶、巴药、生态养殖四大特色产业推进行动,因区因县制宜推进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恩阳芦笋、巴州黄花、平昌青花椒县域特色产业建设。巩固提升已建成192个扶贫连片开发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围绕9个新建连片扶贫开发区域,推进产业扶贫基地连片连带发展。2019年,全市新建产业扶贫基地茶叶2万亩、巴药2万亩、食用菌0.4万亩、果蔬2.6万亩、青贮玉米及饲草1万亩(各区县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今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的贫困村新建或改造连片4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在2019年计划摘帽的南江县新建产业扶贫基地茶叶0.5万亩、巴药0.4万亩、果蔬0.3万亩、青贮玉米及饲草0.2万亩。对已建成产业扶贫基地切实加强管护,促进尽快成园见效,持续增收增效。鼓励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中长短结合,科学套作,立体发展。  2.因地制宜发展畜禽养殖业。按照宜养区、禁养区划定,坚持种养循环,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市年出栏猪353万头、年出栏牛23万头、年出栏羊83万头、年出栏小家畜禽1168万只,新建成鱼苗投放点10个、水产养殖园区10个、柞蚕5000亩以上,10个种养循环示范区(各区县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今年脱贫的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贫困村建成1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其中,在连片扶贫开发区域年出栏猪13.2192万头、牛出栏0.7096万头、羊出栏2.8432万只、小家畜禽166.63万只,水产养殖1.1万亩(各区县连片扶贫开发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2)。在2019年计划摘帽的南江县年出栏猪75.9万头、年出栏牛4.3万头、年出栏羊42.7万头、年出栏小家畜禽267万只,新建成鱼苗投放点2个、水产养殖园区2个、柞蚕0.2万亩,种养循环示范区2个。  3.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统筹谋划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瞄准打造旅游经济强市目标,坚持产业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径,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基地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挖掘发挥农耕文化、巴人文化、红军文化,推进扶贫产业从单一供给农业向休闲、观光、体验、康养、科普多功能复合农业转变,以新业态增加新收益。2019年,全市新建休闲农庄10个、农业主题公园3个、休闲农业专业村5个。在2019年计划摘帽的南江县新建休闲农庄2个、农业主题公园1个、休闲农业专业村1个。  4.五网配套夯实基础。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连片扶贫开发区域为重点,继续在贫困村开展山、水、田、林、路、沼综合治理,加强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及增减挂钩、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道路、“五小”水利工程等项目实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加大贫困村农机操作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培训力度,推广农业轻简栽培技术,积极推进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技术配套,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2019年,围绕农业产业扶贫,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12公里,新增农机动力9055千瓦,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10座,新建益农信息社849个。在2019年计划摘帽的南江县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3公里,新增农机动力1811千瓦,新建和改造提灌站25座,新建益农信息社195个。  (二)扶智扶技  1.开展科技示范推广行动。进一步强化农业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因村因户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帮扶。2019年,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新培育科技示范户2750户。在2019年计划摘帽的南江县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新培育科技示范户560户。实现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100%。  2.开展农技人员驻村帮扶行动。进一步调整优化贫困村农技员、农业专家服务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农技服务全覆盖。全市驻村农技员全年驻村帮扶60天以上,帮技术服务、帮新型主体培育、帮产销对接、帮项目引进。已退出贫困村要抓好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认真抓好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农技员生活工作保障的通知》落实,确保农技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3.开展新型农民培育行动。加大对驻村农技人员、贫困村两委会负责人和依靠产业发展脱贫人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全覆盖培训。针对产业发展需要,用好用活农民夜校、农技推广APP新型农民服务方式。2019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400人以上。  (三)育强主体  以组织实施龙头企业培优计划为契机,积极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入驻贫困村,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鼓励回乡创业人士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创办家庭农场;
引导、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成为专业大户。全面落实财政性项目资金划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采取股份合作、订单生产、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和定点帮扶、结对子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促进产业扶贫基地适度规模经营。2019年,围绕产业扶贫,全市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50个,种养大户1000户以上。全市新建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3个,新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13个,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个。在2019年计划摘帽的南江县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10个,种养大户200户以上。  (四)打响品牌  1.打造知名公用品牌。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优势产业、主导优势品种、地方特色为重点,开展农业知名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丰富品牌内涵、规范品牌形象、做好品牌推广,打造一批行业拳头品牌和优质区域品牌。重点培育支持“巴食巴适”区域公用品牌及“xx云顶”“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青峪猪”“恩阳芦笋”“平昌青花椒”“大罗黄花”等行业公用品牌,鼓励各地打好“绿色牌”“生态牌”,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2019年,全市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220个(次、件)、新建和改造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在2019年计划摘帽的南江县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个、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50个(次、件)、新建和改造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  2.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三大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保障公众消费安全,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3.抓好品牌推介。注重请进来,精心策划,办好第一届xx·xx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二十七届中国西部交易会、第四届“xx云顶”茶文化旅游节,搭建xx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大平台。坚持走出去,积极参加全省组织的迎春大联展,市州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xx国际茶博会、中国西部交易会、农博会展示展销活动,加强xx优质农产品推介。继续西进北上,开展“xx云顶”茶品牌专题推介活动,持续赴成都等地举办南江黄羊美食节。内外兼修,补齐“品牌弱小”短板,积极发展涉农主体,指导品牌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各类展销活动推向市场,补齐产品“走不远”的短板。  (五)做强加工  围绕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和扶贫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茶叶、巴药、食用菌、芦笋、莲藕、生猪、黄羊农产品粗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增值链条,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冷藏设施设备,初步实现农产品错峰销售。2019年,全市新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6个,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40座。在2019年计划摘帽的南江县新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2个,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8座。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坚持分工协作,积极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主动服务产业发展。贫困村帮扶单位要切实担负起产业扶贫的牵头责任,牵头帮助帮扶村规划、发展产业项目。市委、市政府将产业扶贫纳入区县和相关单位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台账和责任清单,层层签订农业产业扶贫目标责任书,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每季度召开一次产业扶贫流动现场会,实行“一季度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产业扶贫常态化督查机制,对各贫困区县、市直部门联系村产业发展、技术帮扶情况实行督查全覆盖。重点对农技员到位和落实情况、1个摘帽县、168个脱贫村产业扶贫情况、前期省内验收考核、第三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个性问题开展全面督查检查。对已摘帽贫困区、已退出贫困村产业扶贫巩固提升情况开展回头看。对各区县产业扶贫好的做法、经验认真总结推广,对不足进行通报,确保产业扶贫工作压力常在、动力十足。对各区县产业扶贫工作年度综合评比,量化考核、严格排序。  (二)深化改革,增强活力。集中力量在贫困村开展“八权一股”确权颁证工作,着力“六个盘活”,为有效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益创造条件。充分应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坚持财政资金、项目资金进入贫困村实行股权量化,探索落实贫困户对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继承及抵押、担保的实现形式,有序推进贫困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度改革试点,因地制宜采取资源开发利用、统一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异地置业等多种实现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2019年,村年度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人均达到6元。以产权评估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农(林)地收储中心“三中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实现与成都农交所全面联网、平台交易。继续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股经营,设立农业担保精准扶贫、扶贫金融担保、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基金,加强与投融资机构合作,努力提高基金运行效率、效益。积极开发金融信贷新产品,建立金融扶持信贷定向扶持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贫困村、贫困户。扩大政策性普惠保险范围,拓宽农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积极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试点。积极推广以羊换羊,借犊还牛、增重分成、增种(养)补助、温氏生猪代养、环永订单生产蔬菜等发展模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农民合作社发挥纽带作用,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挥基础作用,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鼓励农村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带农作用突出、产业功能互补、综合竞争力强劲、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扶贫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三)加大投入,多元扶持。扎实开展项目资金整合助推农业精准扶贫行动,加大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争取、财政支持、金融及社会资金帮扶力度,筹措农业产业扶贫资金10亿元以上,其中:财政资金1.5亿元以上(见附件3)。在产业发展政策和项目上,对贫困村采取差别化立项和倾斜政策。涉农产业项目资金的50%用于产业扶贫,财政支农资金、产业发展基金、涉农奖励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扶贫,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在农业产业扶贫投入中的撬动作用。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实施回引工程,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引导农民投入,强化金融助农,加快构建农业扶贫产业建设的市场化发展机制。  【篇二】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脱贫攻坚系列专题会议精神,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业脱贫支柱产业,稳定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充分发挥产业精准脱贫的“造血功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围绕“5115”产业精准扶贫工程,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补助政策,推行产业补助资金折股量化,构建贫困户和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新机制,整合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够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脱贫产业,提高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能力,确保全县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实现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板块推进。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以“一村一品”为抓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一镇一业”“区域聚集”的优势产业基地。  二是坚持主体带动。对自主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通过新型主体带动嵌入产业链环节,对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支持其自主创业,从事适度规模种养业。  三是坚持长中短结合。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因地制宜精准布局产业。既要着眼短期脱贫,又要考虑长效增收,统筹培育短平快产业和长受益产业,实现贫困户精准覆盖、持续增收。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尊重贫困户自主地位,不包办代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带动,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  五是坚持资金集中投向。按照产业规模,切块下达资金,资金跟着产业走,对带动贫困户利益共享机制加大投入,建立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体系。  六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有机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目标任务  抓住脱贫攻坚机遇,通过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在全县做大做强一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提升一批扶贫合作社,培育一批产业能人,打响一批名优品牌,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项长、中、短期的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加入1项以上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能发展、可增收、稳得住、可持续”目标,实现脱贫攻坚与主导产业培育、有机示范县打造同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重点工作  (一)精准选业。按照全市十大基地特色主导产业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我县“5115”产业精准扶贫工程,重点大面积发展优质米、特色水果、优质薯类、中药材、银杏、油牡丹、食  用菌、蜂蜜等优势产业为主导,扩大有机产业规模和范围,因  地制宜发展特色水产等产业为补充,形成贫困村产业覆盖全面、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格局。  1.汉江两岸黑米、优质米、特异米产业带。以草坝有机产业特区、双亚公司、永辉米业、乐康农业等为龙头,以马畅、谢村、溢水、戚氏、洋州、纸坊、龙亭、磨子桥、黄安、华阳等10个镇办为重点,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以优质黑米为主的特色稻米面积达到5万亩。  2.丘陵区食用菌、草木药材、油牡丹、银杏产业带。以三秦森工、庆瑞丰、益民科技、华瑞牡丹、志建药业等为龙头,带动发展椴木食用菌20万架、袋料食用菌200万袋、生态草菌药材基地5万亩、油用牡丹基地3万亩、银杏基地3万亩。  3.丘陵区水果及薯芋类产业带。以陕西果业集团、鸿源公司、朱鹮湖果业合作社、益民科技、康原农业、朱鹮生态农业等为龙头,北部丘陵区中心以西发展1万亩柑桔,以东发展1万亩梨及其它时令水果,东部丘陵区发展猕猴桃1万亩、薯类5万亩、魔芋3.5万亩。  4.中低山区林特产品产业带。重点发展木本药材5万亩、中蜂5万箱、野生林果5000吨。  5.在宜养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畜禽养殖业,力争全县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牛7万头、羊14万只、鸡110万只,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各镇办)  (二)积极发展有机产业。推进有机产业与脱贫攻坚工程相结合,围绕“追赶超越”战略定位,不断巩固、提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全国朱鹮知名品牌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示范”水平,做严做实“10+10”(10个有机生产标杆扶贫示范基地+10个有机生产创建扶贫示范基地)有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做优产品、做靓品牌、做强市场,基本形成“机构完善、政策到位,发展协调、产业融合,质量提升、特色鲜明,服务良好、监管有效”的良好格局。加大产业宣传和产品推介力度,构建“互联网+有机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完备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促进有机品牌产品优质优价,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户精准脱贫,使有机产业成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新的突破口和发力点。(责任单位:县农业局、有机办、经贸局、发改局、林业局、水利局、市监局、财政局、各镇办)  (三)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制定完善产业到户和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奖补措施,在扩大融资、财政贴息、政策保险等方面加强扶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形成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各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要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明确具体的带动指标,对带动贫困户数量多、效果好的优先支持、给予奖励,对帮扶措施不力、不履行扶贫社会责任的,申请上级政府部门予以摘牌,不得享受各级政策扶持。通过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等带动的贫困户占产业扶贫贫困户比  例要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经贸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市监局、财政局)  (四)推进三产融合增收。认真贯彻落实《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汉政办发〔xx〕xx号),积极创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拉动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入产业链精准受益。充分发掘生态环境、农耕文化优势,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带动贫困人口就地创业就业,实现有活干、有钱赚。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向贫困地区延伸,支持各类扶贫经营主体发展“互联网+”农业营销新渠道。加大电商培训力度,开展农特产品“线上线下、村里村外”互动营销,让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真正实现卖得出、能走远、效益好、可持续,不断提升区域特色产品影响力。(责任单位:县经贸局、电商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文旅局、国土局、市监局、环保局、财政局、各镇办)  (五)强化技术培训服务。加强贫困户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和农业技术“110”服务体系,围绕五大产业带建设,建立五支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开展“百队千人帮万户”帮扶活动。采取“关键农时季节常驻村,农民需求常到村,产业发展常联村”等帮扶方式,开展产业研究、巡回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帮扶,破解制约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咨询服务等形式,力争每年对有参与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轮训1遍,每个贫困户至少掌握1种生产和就业的基本技能。(责任单位:县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人社局、科技局、电商办、各镇办)  (六)大力培育推广扶贫新模式。发挥基层干部群众实践首创精神,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培育创新“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学习推广“赵家峁模式”“朱鹮湖模式”和商洛扶贫资金“拨改股”等产业脱贫典型经验。在具体产业发展上积极推广食用菌“企业统一制袋、农户分户种植、产品统一回收”和茶产业“土地入股、企业统建、农户管理”等主体带动型模式,壮大增收产业,打牢脱贫基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经贸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财政局)  五、强化保障,合力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1.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包抓1个产业带(见附件),不定期督导检查各部门、镇办、贫困村建设情况,定期召开包抓镇办产业脱贫专项会议,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问题,推进产业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2.明确职责合力推进。各环节所列责任部门中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在全县产业脱贫推进组指导下,做好本环节组织协调工作,相关成员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3.落实主体责任。各镇办负责本地扶贫产业规划、组织实施、检查落实、资金统筹、量化折股。积极开展贫困户与发展项目、经营主体带动、金融支持、科技服务、产品销售服务等“五位一体”的帮扶策略。对扶贫产业发展项目以镇办为单位组织评审论证、检查验收。  4.落实包户责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结对  帮扶包户干部帮助贫困户确定产业发展项目,定期到贫困户家中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及时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排忧解难。  (二)抓好资金整合。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牵头整合各部门中、省、市涉农资金,切块使用,60%的整合资金重点投向五大产业带。移民搬迁、扶贫、发改、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协助做好县级资金整合工作。利用切块资金,成立担保基金,撬动金融部门放大贷款,重点投向脱贫产业发展;
扎实推进一批旅游扶贫、农业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精准帮扶项目,切实发挥整合资金效益。  (三)加强政策扶持。投入产业脱贫资金占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总额的60%以上,重点投向五大产业带:xx%用于平川优质米产业带,25%用于丘陵区食用菌、草木药材、油牡丹、银杏产业带,20%用于丘陵区水果及薯芋类产业带,10%用于中低山区林特产品产业带,10%用于畜禽养殖业产业带,5%用于其他产业建设。(黑米产业扶持政策参照《黑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执行)  1.对五大产业带范围内参与产业发展贫困户的补助。  贫困户产业扶贫补助资金执行标准延用《xx人民政府关于调整5115产业脱贫工程配套政策的通知》(洋政发〔xx〕18号)、xx人民政府关于对原调整5115产业脱贫工程配套政策文件的补充通知》(洋政发〔xx〕xx号)文件规定标准,对于加入村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发展主导产业的贫困户,产业补助标准在现有标准基础上提高20%,补助资金50%用于折股量化,50%直补到户,折股量化资金具体按照《xx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涉农资金折股量化保底分红实施办法(试行)》执行。发展村主导产业之外的其他零星产业户,产业补助标准按现有标准执行并直补到户。  2.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扶贫的奖励。  (1)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家庭农场、经营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奖励额度为贫困人口领取工资的10-xx%,奖励依据为经营主体与贫困人口签订的劳务合同和工资发放依据。  (2)对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订单农业等形式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连续服务3年以上,带动贫困户500户、xx0户、200户、100户、50户以上,分别奖励新型经营主体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依据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的订单合同、服务协议及印证资料、产品收购付款依据等。  (3)对新型经营主体当年集中连片流转土地面积200亩以上发展规划内产业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  (4)对验收达标的产业扶贫示范园区,按照带动贫困户数量达xx户、50户、100户、150户以上,分别奖励园区建设主体0.5万元、1万元、1.5万元、2万元,奖金分配方式为:产业扶贫示范园所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参与经营的主体各一半。  以上新型经营主体间存在交叉重叠、隶属等关系的,只能一个主体享受补贴,严禁重复享受。  3.对发展有机产业的奖励。具体参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有机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执行。  4.对“三品一标”、农产品销售及品牌建设的奖励。具体参照《xx做好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施意见》执行。  (四)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1.科学申报产业项目。扶贫资金跟着产业走,由各镇办根据全县五大产业带,结合当地实际,量身打造、储备一批产业扶贫项目。每年12月底前制订完善本镇办次年产业脱贫实施方案,按照产业类型、区域分布、经营主体申报产业脱贫项目及资金预算,纳入次年全县产业脱贫项目库,县农业、扶贫、财政部门负责产业扶贫项目的初审和上报,县统筹办负责统筹安排项目资金。  2.严格项目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试行“谁申报谁监管”的原则,由各镇办负责产业扶贫资金监管和项目督导、验收,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主体应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各镇办要严格按照有关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加强项目管理,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建立项目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1)项目实施方案、相关公告公示;
(2)扶贫资金使用台帐;
(3)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经营主体及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相关协议;
(4)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及收益分配台账;
(5)带动的贫困户姓名及联系方式;
(6)贫困户的收益统计台账;
(7)经营主体开展产业扶贫的佐证资料,包括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及其他生产资料、开展生产配套服务、收购产品、销售等各类资料、凭证;
(8)相关影像资料。  3.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各镇办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根据“三变”工作需求充实村财务管理力量,确保产业脱贫资金折股量化及收益分配顺利推进,使此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实现贫困户、村集体、经营主体“三赢”。  4.加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县发改、财政、扶贫、农业、各镇办等及项目主管部门,要围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大自身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将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作为监管重点,开展经常性和专项性监督检查,严防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5.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县发改、财政、审计、扶贫、农业和项目主管部门,以脱贫成效为主要标准,对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评比,对项目实施进度快、质量好,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的项目单位在下年度安排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时,分别给予5万元和10万元的项目奖励。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实施出现问题并产生严重后果和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镇办村,暂停产业扶贫项目安排,并适当扣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情节严重的提请相关部门立案查处。  6.严格资金用途。产业扶贫项目资金要严格按照《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洋政发〔xx〕13号)要求加强管理,镇办村不得随意截留、挪用、滞留、改变用途,项目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造办公场所、改善办公条件、发放人员工资补助等于产业脱贫等与产业脱贫无关的支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成效。  (五)加强动植物及种子跨区调运检疫监督管理。脱贫攻坚期,各地跨区引进和调运动植物等品种频繁,各镇(办)及相关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动植物及种子跨区调运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洋政办发〔xx〕119号)要求,进一步加强跨区调运动植物检疫监督监管工作,强化责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对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跨省调运动物检疫审批手续不全的,一经发现,立即严肃处理。违规出具证明造成疫情传播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强化督查考核。县产业脱贫推进组各成员部门要把职责分工内的产业脱贫工作纳入本行业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强对各镇办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监督、检查。各镇办要加强对辖区内贫困村产业脱贫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验收。县产业脱贫推进组对年度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落实好的镇办和部门报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差距较大、问题较多的镇办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督促限期整改。  【篇三】  结合我县工业产业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年度目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力实施“三大战略”,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实现贫困人员就近就业。2019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达153户,实现产值366亿元;
培育重点企业10户,其中税收过2000万的3户;
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个。  二、重点工作  (一)突出项目投资,新增产业工人就业岗位(牵头单位: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县级相关部门、天府新区xx视高、文林工业园区、汪洋园区及相关镇乡)  1.大力招强引优。招引3个不低于10亿元的项目,紧跟东旭光电、华微电子、新华文轩和相关上下游企业,力争落户xx。  2.强力推进开竣工。抓好信利项目6代线、阿格瑞、锐奇电子、广田方特等新签约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银利科技、联友医药、蜀汉新能源等21个“短平快”项目,做好跟踪服务,确保按时竣工投产。  3.推进四大主导产业企业上档升级。加快鑫统领、欣蓝光电、凯丰陶瓷、金鹅纺织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招商引资50亿元,工业投资110亿元。  (二)突出企业培育,确保产业工人就业岗位稳定(牵头单位: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县级相关部门、天府新区xx视高、文林工业园区、汪洋园区及相关镇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推进重点企业培育。2019年,培育重点企业10户,工业产业扶贫重点企业50户,积极吸纳贫困户就业、采购贫困户农产品,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双赢”。  2.推动企业申规入统。深挖潜力,加快信利(xx)项目、联友医疗、远游天下、蜀汉新能源等新建企业(项目)培育,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新增小微企业450户,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36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三)突出园区建设,实现农民就地转成产业工人(牵头单位:各工业园区,责任单位:县级相关部门及镇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严把准入关口。坚持“一园一主业”,实施规划引领,严把产业准入关,遵循“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聚集约、成片开发”原则,建立项目跨园区落户利益共享机制,避免同业竞争、同质发展,坚决制止园区低水平盲目扩张、粗放发展。  2.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园区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清理投入产出水平低、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产业用地,抓好园区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新上项目投入产出强度,实现集约、集效开发利用。  3.促进园区上档升级。加快推进xx视高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突出岗位招聘,拓宽就业渠道(牵头单位:各工业园区,责任单位:县级相关部门、贫困户所属乡镇、结对帮扶企业)  工业园区和工业乡镇负责收集辖区内工业企业用工岗位需求及岗位条件要求情况,乡镇负责推荐能适应工业企业相关岗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到企业就业;
结队帮扶企业每户至少联系3户贫困户,为贫困村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和就业帮扶工作;
定期组织贫困户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和宣传,每年至少1次。同时,组织开展“送岗下乡”和用工企业下乡等小微招聘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业产业扶贫是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下开展工作,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工业产业扶贫取得实效。  (二)优化发展环境。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精简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切实解决项目审批难、落地难、融资难、证照办理难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严格目标考核。县经信局将加大对工业产业扶贫的督促检查力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工业经济目标考核(园区和乡镇目标任务见附件)。  【篇四】  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2个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委厅〔2019〕3号)精神,按照《雅安市工业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工业产业扶贫工作实际,制定2019年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工业产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我区“七大行动”中的“茶业增效”行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更好地发挥产业园区、茶叶集中区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平台作用,引入一部分茶叶加工企业入驻集中区。2019年,力争6户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成长入规,新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脱贫效果好的项目入驻成雅园区。  二、重点工作  (一)抓好统筹谋划(牵头单位:区经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工商质监局、区旅游局、区扶贫移民局)  1.主要任务。细化制定全区工业产业扶贫2019年度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编制工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研究地方特色产业体系,立足我区自身资源特色优势,优化工业布局和发展路径,明确年度重点任务;
积极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贫困村收购鲜叶和建设原料基地。  2.进度安排。一季度完成方案的制定;
二、三季度开展“工业产业扶贫实施情况”调研,引导各贫困村因地制宜开展工业产业扶贫;
四季度开展工业产业扶贫检查验收。  (二)加快成雅工业园区建设(牵头单位:成雅园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区国投公司、区经信局、区国土局分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扶贫移民局、区住建局)  1.主要任务。做好对上级政府的工作汇报,出台政策性文件,为入驻园区的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气、用水上给予优惠。加快名山区供水总厂及管网建设进度,确保2019年年底前为成雅工业园区直接供水。继续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力菲路、八益路等5条2.47公里的道路建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园区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平台作用,推动我区产业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2.进度安排。一季度开展成雅园区建设项目摸底;
二、三季度向省、市组织成雅园区、企业项目申报等工作;
四季度将项目资金兑现到园区、企业。  (三)着力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牵头单位:区经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国土分局、区环保局、区扶贫移民局)  1.主要任务。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推动贫困群众绿色增收,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循环发展,逐步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按照xx省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行动三年计划要求,加快成雅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管网配套系统,推进产业园区绿色发展。  2.进度安排。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认真落实xx省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牵头单位:区经信局;
责任单位: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扶贫移民局)  1.主要任务。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xx〕78号)和xx省“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指南、农产品加工业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发挥名山独具生态资源优势,引导农产品加工工业集中、集约发展,加快打造以茶叶等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上加大支持力度。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积极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已落实93家企业实施“煤改气”、煤改电,计划投资4500万元。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培育6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升规入统。做好在建农产品加工项目联系服务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做贡献。  2.进度安排。一季度开展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
三季度组织符合申报省、市级工业发展资金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项目;
全年做好在建农产品加工项目联系服务工作。  (五)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牵头单位:区经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文新广局、区农业局、区旅游局、区扶贫移民局)  1.主要任务。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乡村”“视听乡村”工程、电信普遍服务等工作,加快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光网、无线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9年全区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99%。推动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以项目扶持为抓手,加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与普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利用“一桥梁、一平台”,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助推贫困村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
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支持益农信息社建设和升级改造,力争2019年建成并运营176个村级益农信息社,覆盖惠及全市98%以上的行政村。  2.进度安排。全年深入实施“宽带乡村”“视听乡村”工程等,协同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工作。  (六)分类推进大中小企业发展(牵头单位:区经信局;
责任单位:区委农工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统计局、区工商质监局、区投促局、区扶贫移民局)  1.主要任务。大力实施“东进融入”行动,积极承接成都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投资,力争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脱贫效果好的项目。加快培育蒙顶山茶业、跃华茶业、丰丰茶业等一批规模优势明显、质量效益显著、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为推动我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支撑。实施返乡创业计划,引导农村能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在外成功企业家及知名人士回乡创办企业。认真组织开展全省工业产业扶贫企业试点示范工作,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2.进度安排。全年积极承接成都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投资,组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  (七)推动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区转型办;
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环保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区工商质监局、区统计局、区扶贫移民局)  1.主要任务。按照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xx条措施,打好年度攻坚战,推动茶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使用燃煤茶企业安装除尘、降噪设施,投入资金6100万元。推进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工业产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坚持标准化建设,按照“片区聚焦、集中发展”的原则,启动黑竹镇莲花等一批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入驻企业达xx家,建成投产企业达15家,投入资金12000万元。坚持规范化发展,常态化开展综合执法,培育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意识。发挥产业引导扶持资金激励作用,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有重点地支持传统劳动密集型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2.进度安排。一季度开展茶叶加工企业验收和综合执法工作;
二、三季度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市级工业发展资金(技改类)项目支持;
全年积极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八)促进贫困村农产品市场开拓(牵头单位:区经信局;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区扶贫移民局)  1.主要任务。通过打造品牌、搭建平台、发展电商、完善物流等方式,促进产销衔接,推进贫困村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市场开拓,促进贫困村贫困群众增收。加强省、市产业扶贫项目宣传力度,组织茶叶加工企业与贫困村签定鲜叶收购协议,督促企业到贫困村中的贫困户中收购鲜叶。引导企业与贫困村对接合作,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市提升贫困村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专项资金。推动电商服务通达乡(镇),促进贫困村原料加工产品进市场、进商店、进超市、进酒店,企业年销售额增长幅度明显,带动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2.进度安排。一季度做好对企业宣传省、市提升贫困村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专项资金的通知;
二季度组织重点龙头企业对贫困村鲜叶收购;
三季度完成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市产业扶贫资金的申报工作;
四季度兑现激励资金给企业。  三、资金筹措  (一)工业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主要为项目业主自筹。有关部门在信贷、担保等方面给予关心支持,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融资问题,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二)实施煤改气、煤改电企业自筹资金4500万元,拟争取煤改气、煤改电区级补助资金700万元以上。  (三)选择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茶叶集中区,计划投入资金12000万元,企业自筹。安排组织入驻茶叶加工集中区的企业区级补助技术改造资金xx0万元以上。  (四)使用燃煤的茶叶加工企业安装除尘、降噪设施,自筹资金6100万元。  (五)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市级专项资金。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推进机制。各乡(镇)、区级相关部门要把深入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责任清单、注重情况反馈、开展督察督办、每月报送信息、推广典型经验、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协调服务,督促和推进政策、项目等落地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兑现煤改气、煤改电茶叶加工企业补助和入驻茶叶集中区技改项目资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财政支持等手段,加强工业产业扶贫资金保障。积极调整支持结构和转变支持方式,放大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加强融资协调和项目推荐,大力支持带动能力强脱贫效果好的项目融资。  (三)强化责任落实。落实好主体责任,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成效到位。区级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协作配合。从严督导检查,开展常态化督导,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利用广电、报刊、网站等多种途径,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篇五】  根据省农业委、省扶贫办《关于加强2019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管理的意见》(湘农联【2019】101号)文件精神,安排我县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210万元,经县农业局、县扶贫办认真审核筛选并报请县政府同意,选定湖南百树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横岭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两个参与千企帮千村的省级龙头企业为项目实施主体。为加强和规范该项目管理,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确保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实施精准扶贫的预期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结合我县产业实际,突出抓好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力带动贫困户脱贫,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持脱贫人口收入的稳定增长。坚持“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贫困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精准产业扶贫工作思路,通过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坚持“看准市场,选准项目、龙头牵引、精准对接”思路,着力提升产业扶贫覆盖率,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和获得感,着力建立贫困户产业增收稳定脱贫机制,通过上述两个项目实施主体带动全县800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  1、持续做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  充分利用湖南百树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休闲、观光、旅游、农家生活体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品牌,通过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土地流转,指导培训,产品包销等方式,收购贫困户农副产品,带动贫困户就业;
利用湖南横岭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熟或半成熟的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带动贫困户二次生产,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  2、全面推进重点产业扶贫项目  项目指标:湖南百树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排项目资金10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400人,湖南横岭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安排项目资金10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400人。项目实施主体采取委托帮扶的形式进行对接帮扶,按人平2000元入股投资,前5年分成比例不低于投资资金10%的收益,5年期过后,入股贫困户与扶贫主体同股同利,风险共担。委托帮扶可实施跨乡镇进行,由所在镇核实盖章确认,并参与验收。  湖南横岭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帮扶三塘镇8个村173户400名贫困人口,扶贫主体湖南横岭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100亩黑斑蛙养殖基地无偿入股,改建100亩黑斑蛙养殖基地,同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参与基地劳动,学习养殖技术,对于有志于黑斑蛙养殖产业发展的贫困户,公司还将鼓励其自行扩大和发展养殖基地,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整个项目带动贫困对象400人,全部为委托帮扶。将400名贫困对象每人2000元财政扶贫资金共80万元,扶贫主体享受的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合计105万元全部投入到公司建立的100亩黑斑蛙基地改造建设,贫困户的总投资占合作项目的76.20%,扶贫主体占合作项目的23.80%,从2019年开始,前五年根据基地预测效益,贫困户分成比例可以达到9.75万元,按照投资比例的12.19%获得收益(如实际项目基地收益达不到10%,扶贫主体保证按照不低于贫困户投资资金10%发放投资收益,如实际项目基地收益高于10%,则按照实际收益根据贫困户投资资金的比例发放收益),5年期过后,贫困户与扶贫主体同股同利、风险共担。  湖南百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帮扶新泉镇镇1个村12户,南湖洲镇10个村132户,共144户400名贫困人口,扶贫主体湖南百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80亩绿色食品蔬菜基地无偿入股,改建80亩绿色食品蔬菜基地,同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参与基地劳动,学习养殖技术,对于有志于蔬菜种植产业发展的贫困户,公司还将鼓励其自行扩大和发展蔬菜种植基地,公司免费提供种子、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整个项目带动贫困对象400人,全部为委托帮扶。将400名贫困对象每人2000元财政扶贫资金共80万元,扶贫主体享受的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合计105万元全部投入到公司建立的80亩绿色食品蔬菜基地改造建设,贫困户的总投资占合作项目的76.20%,扶贫主体占合作项目的23.80%,从2019年开始,前五年根据基地预测效益,贫困户分成比例可以达到9.60万元,按照投资比例的12%获得收益(如实际项目基地收益达不到10%,扶贫主体保证按照不低于贫困户投资资金10%发放投资收益,如实际项目基地收益高于10%,则按照实际收益根据贫困户投资资金的比例发放收益),5年期过后,贫困户户与扶贫主体同股同利、风险共担。  具体帮扶模式和实施细则,详见上述两个帮扶主体实施方案。资料要求:项目申报表、验收申请表、项目实施总结、项目投资决算表、产业帮扶贫困户名册、贫困户工资发放汇总表(附银行流水)、合同(协议)原件、项目专账、物资发放(收购)明细、技术指导培训计划和签到等原始资料齐全、手续完整、票据规范。  (二)提升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  总结往年项目实施的经验,改进过去项目存在的不足,按照“长效+短期”结合的方式,积极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强对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的检查督查,确保项目管理不断规范,效益不断提升。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开展合作发展,形成产业扶贫长效帮扶模式。  (三)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资金安排:扶贫主体享受的财政补助资金,直接帮扶不超过项目财政资金规模的20%,委托帮扶或股份合作不超过项目财政资金规模的  25%,其余项目财政资金按2000元/人标准测算到贫困人口。项目立项:贫困户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其中贫困户代表参会人数比例不低于80%。会议记录由驻村工作队队长、乡镇农技站长、村支部书记签字确认,并在村级进行项目公示,上报农业局审批。经审批后的方案报扶贫办进行备案。项目方式:可以多方式结合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带动。通过召开产业扶贫会议确定扶贫项目后,由县农业局签订委托协议委托产业企业开展实施。实施企业按照全程服务、全程指导、保价回收的方式进行。  2、股份合作。对确实无劳动力的(兜底保障对象)贫困户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发展产业,以产业实际效益或固定分红模式发展。采用股份合作的项目要保证其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对多年投入的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可累计叠加,分红资金同步累加。采用股份分红方式的产业扶贫的,占贫困户比例最多不超过25%。  3、自主发展。贫困户年度内自主新发展一定规模产业的,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立项实施。相关项目与村级签订产业发展协议,经村级验收合格后按规模情况予以奖励。每户项目累计补助不超过xx00元。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必须真实有效,严禁虚假上报,套取扶贫资金或简单分钱。  (四)强化产业扶贫专题培训  1、全面落实科技扶贫专题培训  结合“科技特派员”项目,省定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全覆盖。县科技局建立产业扶贫项目专家库,对贫困村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开展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年度至少开展一次以上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  2、加强产业专业技术专题培训  所有立项产业扶贫实施企业均需开展贫困户技术培训,技术培训需制定培训方案,发放培训教材,留存培训签到名册和影像资料。技术培训和上户指导相结合,注重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面上村由村级实施、贫困户自主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由乡镇组织辖区的农技、畜牧、林业等技术单位组织实施培训。  (五)多途径加大产业融合推进  1、联合电商扶贫拓宽销售渠道  充分利用村级电商服务站,将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纳入服务对象,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并如实记录销售台账,按电商扶贫项目要求予以补贴。  2、加大旅游扶贫产业融合推进  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扶贫和旅游扶贫产业融合推进,鼓励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初级加工、包装融入到旅游扶贫中。重点探索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基础的文创类旅游商品,将贫困户农业产业发展的水果、蔬菜结合亲自体验、产品购买等旅游要素,与旅游业无缝对接,实现“农业+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产业扶贫是造血扶贫的重要部分,是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的重要抓手。相关乡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产业扶贫纳入到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辖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产业扶贫的带动,发动辖区农业企业、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中来,注重提升产业扶贫效益,控制发展风险,创新发展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二)严格时间节点,把握进度安排  1、项目实施。项目主体根据立项文件精神实施项目。按照要求填报各项数据和文字材料。  2、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毕后,项目单位在10月xx日前向县农业局提出验收申请,11月20日前完成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予以公示,迎接省市11月xx日前的检查验收。验收资料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总结、项目投资决算表、产业帮扶贫困户名册、贫困户工资发放汇总表,A4纸打印,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同时提交电子版。各项目单位现场验收准备的材料包括扶贫项目专账资料、合同(协议)原件、贫困户用工登记和工资发放银行流水、物资发放(收购)明细、技术指导培训签到、培训照片等原始资料。  (三)从严资金管理,强化指导督查  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局长、县扶贫办主任为副组长的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组长为资金管理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直接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是村级扶贫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乡镇农技站是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第一监督责任人。项目实施单位,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监事会,县农业局、县扶贫办、相关乡镇和村委会派员参与领导小组和监事会工作。乡镇扶贫工作站要切实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的指导和监督,对项目立项、投入、培训和增收等关键环节严格把控,建立产业扶贫项目指导监督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时整改到位,确保项目投入和项目增收风险控制到位。资金拨付方式,由县财政拨到乡镇财政,经农业局验收合格后,根据工程进度,项目实施主体分阶段到乡镇财政所,凭相关票据到财政所领取项目资金。  (四)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积极鼓励产业发展企业奉献爱心,就近帮扶贫困户,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单位根据自身实力和周边贫困户分布情况开展产业扶贫。方式包括用工、山田水土入股、直接帮扶等。其中所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要争当扶贫企业排头兵,积极主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  【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xx市及巩义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我市2019年xx市级扶贫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工作,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扶贫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培育壮大5个村的扶贫产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拓宽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加快项目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  二、项目地点  项目共涉及5个镇的5个行政村,分别是:大峪沟镇将军岭村、康店镇康北村、涉村镇西沟村、鲁庄镇南候村、芝田镇北石村。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来源  (一)建设内容:2019年xx市级扶贫产业发展项目5项,分别是大峪沟镇光伏扶贫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康店镇康北村果蔬保鲜扶贫产业发展项目、涉村镇西沟村花椒保鲜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鲁庄镇南候村制鞋加工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芝田镇北石村玻璃温室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详见附表)  (二)资金来源:计划总投资1070万元,其中xx市级财政资金856万元,项目单位自筹214万元。(详见附表)  四、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大大促进5个项目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扶贫产业发展项目,可进一步扶持壮大当地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带动5个村共181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为贫困户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生态效益。通过实施各类种植项目和产业发展配套项目,可以使涉及村的道路更加平坦宽敞、村庄环境和自然环境更加美丽、和谐。  五、项目实施要求  1.项目施工方接到中标通知书后15日内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签订10日内,需向市扶贫办提出开工申请,经批复后进场开工。施工方进场开工后,可以提出资金申请意见,经审核同意后可拨付xx%启动资金。15日内没有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或合同签订一个月后仍未开工的项目,视为自动放弃合同并没收合同履约保证金。  2.施工期间,承建单位需积极配合扶贫部门及项目所在镇村的指导,配合施工监理单位的监管并及时妥善保存有关施工情况视频、图片、材料等以备后期检查验收。承建单位不得无故私自更改项目建设内容,如有私自更改行为且验收不合格,财政资金将不予拨付,承建单位将承担所有违约损失和责任;如项目建设内容因不可抗拒因素确需更改,承建单位需向村、镇、市扶贫办逐级提出书面申请,经设计、监理认可并出具现场签证单后,经研究同意签字后,方可继续施工。  3.项目完工后,承包方需及时向发包方提出验收申请,经镇村自验合格、发包方组织验收合格后,按照财政资金报账制度有关程序进行。  4.项目施工期限90天。施工方应积极配合项目监理工作,对项目监理提出的各项施工要求积极完善到位,确保工程质量;积极协调沟通好镇村关系,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工。  六、保障措施  1.严把项目申报关口:每个项目都要在村级按照4+2工作法召开会议,征求广大群众的项目建设意见,然后制定明确的可行性方案,并逐级上报市扶贫办,经研究后给予批复。  2.切实加强领导:市各级党委、政府已将扶贫项目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定期例会制度、检查督察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及时研究和安排部署扶贫项目工作。并狠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圆满完成。  3.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首先在项目挑选上、资金筹措上,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个体作用,每个项目建设内容、投资预算等都要经过群众代表大会的表决通过,还要张榜公示;二是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还要保障农民群众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要做到公开、透明、公正,要让群众真正体会到自己既是受益的主体又是参与的主体。  4.严格项目管理:一是坚持建立健全资金项目安排使用公示制。项目要在村“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以增加透明度和接受监督。  二是坚持严格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的具体责任单位,各镇行使项目主体职责,市扶贫办强化项目监督管理职能。三是坚持实施项目责任追究制。为确保项目实施的客观真实,严禁利用虚假项目套取资金,严禁更改项目,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对项目实施出现问题的有关责任人予以严厉追究。  5.加强督促检查和建后管理:在项目的督促检查方面:一要坚持项目实施监督责任制。村项目实施监督小组要通过参与施工质量监督以及项目竣工验收等过程,督促项目执行小组和施工单位认真履行施工合同。市扶贫办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到及时掌握和了解项目实施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认真处理。二要坚持落实项目实施检查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各镇组织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市扶贫办对项目建成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在项目的建后管理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充分发挥项目的最大作用,更好的发挥长期效益,还要靠群众的力量,建立项目工程管护制度,确保项目发挥长久效益。  【篇七】  一、工作目标  不断强化工业产业支撑作用,突出项目拉动作用,加快健康家电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健康家电及配套项目,加大工业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力争到2019年底完成汉麦克健康家电、内陆计算器、秸秆利用生产等项目建设,引进10家以上健康家电及配套企业,迅速形成“xx健康家电”的品牌效应。全县工业发展基础有所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规模效益逐步提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二、工作重点  (一)鼓励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鼓励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升级,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品种类,不断提高企业产业带动效果,力促贫困户增收。一是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推广贫困村种养殖业和就地初加工。充分发挥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达州市颐年银杏有限公司、宝源白鹅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贫困村种养殖业发展,同时鼓励在种养地附近发展农产品粗加工;
二是以梨梨生物、天源油橄榄、山参葛业、红土地等企业为重点,加强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工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品牌创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加快健康家电产业园建设。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健康家电汉麦克项目厂房建设,6月底实现投产试运行;
内陆计算器项目加快设备安装调试,年底前投产。二是进一步提高健康家电产业园承载能力,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底完成健康家电产业园区一期“一横一纵”道路基础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快投入使用;
加快推进连接南环路道路、管网的建设及园区35KV和10KV电力线路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底前完成引进健康家电及配套企业10家以上。  (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一是加快园区产业区建设。严格执行园区规划,抓好项目建设用地的储备和管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大园区水、电、路等方面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鼓励县域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或进入标准化厂房。全面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园区服务水平和产业集聚能力。建立完善项目入园评审机制,对拟入园项目进行用地评审、规划设计评审等综合评审。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未按时开工、竣工、投产的项目和擅自改变项目规划设计、土地用途、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依法清退。  (五)推动重点工业扶贫项目建设。推进健康家电园、油橄榄扩能、银杏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土地、规划、环评等服务工作,加强项目建设进度的监督管理,实时收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确保项目顺利建设。  (六)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充分解决四川省工业产业扶贫政策,从园区建设、企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市场开拓、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包装一批产业项目,力争2019年争取省市工业发展及扶贫资金2000万元以上。  三、资金筹措  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一部分来源于省市经信委专项资金补助;
园区基础设施和健康家电产业园基础设施资金来源为县本级财政资金。  四、进度安排  年底前引进10家以上健康家电及配套企业;
6月底前健康家电汉麦克项目实现投产试运行;
内陆计算器项目12月投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工业产业扶贫工作小组职能。县经信局要做好该项工作的牵头协调,相关涉工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开展落实工业产业扶贫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工业项目资金,凡列入工业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名单的,优先推荐申报项目。加大对工业产业扶贫重点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工业产业扶贫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增资扩产。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用地指标向工业产业扶贫重点企业倾斜力度,优先保障工业产业扶贫重点企业用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信用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破解融资难题;
加快完善水、电、气、通信管网配套建设,积极协调争取用电、用气指标,全力保障工业生产要素供给。  (四)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工业产业扶贫重点企业监测、分析,实现产业信息共享,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建立工业产业扶贫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对工业产业扶贫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最大限度缩短企业报批事项的办理时限,实现工业产业扶贫项目“一站式”服务。  

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七篇 本文关键词:实施方案,扶贫,专项,产业

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七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扶贫 专项 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七篇 产业扶贫专项2022年实施方案七篇 2022年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