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务输转专项监督检查报告

时间:2022-07-19 1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重大扶贫工程建设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和《甘肃省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监督工作清单》精神,2022年10月21日至10月31日,我校(院)组织专项督查组对天水市、临夏州、定西市和陇南市的劳务输转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本次督查分两种方式进行:对天水市和临夏州共11个深度贫困县、10个深度贫困乡镇和8个深度贫困村主要采取实地调研、巡查暗访、访谈交流以及电话随机问询等方式;

对定西市和陇南市的督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此次督查重点结合被督查单位扶贫就业“一库五名单”和建档立卡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从市(州)、县(区)、乡(镇)、村四个层面、聚焦了解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劳务输转的政策措施、决策部署和宣传转移就业政策情况、劳务输转汇总台账建立情况、新生劳动力进入转移就业情况以及劳务输转就业后的工资性收入等情况。

总体来看,各被督查单位都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紧扣“精准扶贫转移就业脱贫一批”主线,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东西劳务协作、公益岗位安置、返乡创业就业、提升技能培训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相关政策,全力推行劳务输转,确保整个输转工作进展有序,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一)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完善管理制度,为当地劳务输转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临夏州政府办公室、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出台了《临夏州脱贫攻坚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到2022年实现劳务收入100亿元目标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举全州之力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天水麦积区按照“抓好一支队伍、加强五个建设、落实五项工作”的思路,继续强化乡镇基层劳务管理,增强乡镇劳务工作站的能力,发挥在劳务经济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严格落实考勤月报制度,督促聘用劳务专干按时到岗上班,适时召开劳务专干业务工作会议,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劳务专干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其组织劳务输转业务水平。

(二)各地切实完善一库五名单,不断健全工作台账,强化精准识别,实行动态管理,把精准二字贯穿工作始终。秦安县推进劳务输转实名制管理方面,围绕“一户一策”政策,指导各乡镇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表、一人一表”的要求,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在入户走访的基础上,建立完成了11万余人的劳动劳务输转实名制台账,并在大就业信息系统中进行了录入,做到了底子清、数据准。同时,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实时核对当年贫困户数、劳动力人数,摸清富余贫困劳动力,及时调整劳务输转任务,对有意愿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组织输转。2022年,秦安县劳务输转系统新增劳动力2571人,退出劳动力5541人。

(三)各地加强对用工信息的筛选和审核工作,督促用工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保障贫困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临夏州为确保输转人员稳得住,实行全程跟踪,“一条龙”服务:输转前,开展劳务考察,与输出企业协商,重点解决清真食堂、交通运输、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等问题;

输转中,采取政府部门统一送,创业大户往外带,中介组织内外联和“两免两送一统一”的方式输送(免费体健、免费车票、举办欢送仪式、派专人护送、统一办理各种手续);

输转后,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稳定率。截止2022年11月,先后在全国设立了23个劳务工作联络站、设立了40个劳务基地,通过发挥各驻外基地和劳务务经纪人、信息员、联络员了解劳务市场的优势,收集、筛选、传递劳务准确的用工信息,协调解决临夏籍员工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等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更多的劳动力“走出去”务工致富。临夏县坚持将“劳务中介”和建立“劳务基地”有机结合,积极搭建劳务信息共享平台,在厦门市成立了劳务协作站,并派驻1名工作人员长期进驻厦门企业开展相关服务工作;

截至目前已在南昌、拉萨、新疆等地已成立8个劳务工作联络站。全力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农村劳动力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接续、安全生产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等突出问题,确保了务工人员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各地以培训需求清单、转移清单和用工岗位需求清单为基础,按需施训,以技能促就业,促增收,促脱贫临夏州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清单及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清单和用工岗位需求清单为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需求、求职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了18-50周岁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清、文化层次清、需求技能清、家庭经济条件状况清的“四清”台账。同时,结合劳动者自身特点,面向全州贫困务工人员,进行全员全免费实用技能培训,以技能促就业,促增收。截止2022年9月底,全州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27358人,占年度计划22700人的121%,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139人,占年度计划15589人的110%。张家川县引进海兰月、昌盛等四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主抓县城基地培训、乡村流动培训、网络视频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培训各类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五)各地多措并举推动组织输转,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就业扶贫。天水麦积区组织有务工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天津西青区有关企业人事主管见面,双方签定务工意向协议。经过多次交流衔接,29人远赴天津市西青区务工,并派工作人员全程跟车服务,抵达天津市西青区用工企业,所有务工者都联系到自己满意的企业。定西市和7个县(区)依托驻福州劳务工作站,派驻专职工作人员,全面构建起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全方位政策体系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截至2022年10月,已向福州市组织输转3800人,其中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建档贫困劳动力2392人。经过努力探索实践,福州定西扶贫劳务协作工作闯出了一些先行先试路子、举措,形成具有特色的“福定模式”,国务院扶贫办在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简报上先后刊发了三期全面介绍“福州定西劳务协作模式”和有效做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人社部、两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六)各地通过特色产业培育、东西对接输转、公益性岗位开发以及扶贫车间吸纳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加。一是培育特色产业促创收。张家川县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脱贫攻坚持续性稳定性的核心任务,大力发展牛肉拉面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截止目前,张家川县在北京、上海、武汉等30多个省会城市和湖北十堰、山东烟台等300多个大中城市发展清真餐饮经营店18850家,宾馆1700家,从业人员6万人,年创收36亿元,清真餐饮服务业产值达120亿元,有10000多个贫困家庭通过清真餐饮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东西部协作促创收。和政县协同厦门市集美区先后召开2次大型现场招聘会和2次小型村级招聘会。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按时发放赴厦和政籍务工人员的奖补资金,同时县总工会对赴厦门务工人员发放每人400元的交通补助,共106人次,总金额达42400元。截至2022年10月,向厦门市集美区输转共88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21人,完成任务数265人的197%;

完成厦门培训473人,其中建档立卡455人,完成培训任务数575人的79.13%。三是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临夏州针对因年龄偏大、缺乏就业技能无法外出的人员,通过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2022年在全州412个深度贫困村和“两州一县”其他718个村,开发安置2246个乡村公益性设施管理员等2246个乡村公益性岗位,每月每个岗位补贴500元。另外,还开发800个(2018-2022年)贫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扶贫专岗,已签订了聘用协议,并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人每月3000元的生活补贴。四是扶贫车间拉动就业。天水市麦积区按照企业申报创建、政府认定挂牌的工作流程,2018年建成“扶贫车间”22家,吸纳劳动力7273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486人。2022年正在创建43家,其中新建厂房的10家,组织扶贫、财政等相关主管部门按程序认定的33家。截止2022年10月,“扶贫车间”吸纳劳动力9272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3248人。

二、劳务输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精准扶贫工作中使用五个数据库,同一个人的信息需要录入五次,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负担。二是就业大系统还需完善,当前的系统网速很慢,督查中在多个县区都出现就业大系统页面打不开,无法了解数据库中就业资料的录入情况,普遍反映数据库存在难登录、难打开、难录入的问题。

(二)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就业培训任务完成难度大,当前农村人口大量外出,长年在家的劳动力很少,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难度比较大。二是由于培训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的要求限定,导致培训任务无法顺利完成的问题。例如,一些贫困户没有培训意愿,村组干部反复做工作也不愿意参加培训,结果培训人数达到培训计划总数要求。三是培训中出现部分超龄群众参加培训后由于年龄受限,无法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培训证书,对后期就业上岗造成一定阻碍。例如,技能鉴定普遍要求50岁以下人群,但有52岁的群众身体健康,适应劳动强度,有强烈的受训及务工意愿,参加培训后无法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三)劳务输转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尽管各县区采取发放补贴等方式动员群众,但贫困户参加东西协作的意愿仍然不强,组织输转难度比较大。二是很多农民外出务工稳定性不强,人员流动较大。农民长期种地,自由性较大,到了企业务工,企业有制度规定,管理严格,很多人不适应,导致农民干满三个月的比率较低。三是东西协作项目普遍反映工资偏低,对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不强。

(四)扶贫车间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较大的扶贫车间存在招工难、管理难、人员流动性大、纪律性差的问题。二是大多数扶贫车间规模小、经营水平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成本较高,从长远来看难以维系的可能性较大。

三、进一步搞好劳务输转工作建议

(一)建议继续加强县(区)劳务输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数据平台应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解决难登录、难打开、难录入的问题。整合各数据平台成为一个数据平台,统一数据要求名目及标准,相同及类似数据只需录入一次。实现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

(二)建议根据培训对象需求和培训项目特点,适当增加培训天数及期数,通过增加培训的时间,提高培训的效果。取消培训计划中对精准户人数的限制。放宽技能鉴定年龄限制至劳动力年龄,例如55岁。

(三)建议扶贫车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市场调研,把握市场动态,让产品能生产出来卖得出去,切勿盲目投产。否则不仅难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而且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要整合资金,统一规划,做大规模,把乡镇、村组的“扶贫车间”纳入县区整体产业发展布局。

(四)建议东西协作项目要尽可能提高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政府投入一定资金支持,提高对贫困户的吸引力。

推荐访问:监督检查 劳务 专项